제목   |  [7/18] “确诊体文学” 自娱自乐式治愈 작성일   |  2023-07-11 조회수   |  15245

 

“确诊体文学” 自娱自乐式治愈

 

中听| 看完一笑的“确诊式文学”,不必要过度解读_角色_高温_生活

 

 

  近日,一个奇怪的网络梗频频登上热搜,多地市民“被正式确诊为某某”。只是被“确诊”的事与病情毫无关系,这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

  一个较为明确的出处,大概可以追溯到“西安人被正式确诊为沈眉庄”。这位西安市民表示,西安到处都是游客,自己只想窝在家里。这个状态像极了《甄嬛传》里的沈眉庄:“我才懒得出去,看到人就烦。”

  随后,一系列的“确诊”反应层出不穷。广东人被正式确诊为“依萍”,因为要淋的雨和依萍要钱那天一样大;河南人被正式确诊为“红孩儿”,因为气温地图一片橙红;北京人被正式确诊为“哪吒”,因为高温让人像脚踩“风火轮”上班……从南到北,多地市民相继被“正式确诊”,不管是暴雨还是高温,人们总是能将其与影视及文学角色联系在一起,进行一番自娱自乐。

  一时之间,“确诊体”火了,它到底戳中了谁的情绪神经?有人将这种仿照诊断书格式,以实时记录、捕捉心情状态,再借由影视人物抒发自我的文体,称为“确诊式文学”。有些人从中体会到乐趣,并积极参与接龙游戏;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令人发疯抓狂的文字句式而已。

  物无妄然,必有其理。在笔者看来,“确诊式文学”的出现并非偶然,至少为当下沉闷疲惫的生活,提供了某种精神慰藉。无论是面对高温或暴雨,亦或是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它呈现出无所不包的兼容性:将心累确诊为“安陵容”,将蓬头垢面确诊为“鲁滨逊”,将打工人确诊为“懒羊羊”……上天入地,万物皆可被“确诊”。用风趣的语言解构生活的无奈,不仅能释放压力,还能重拾力量,向美好生活努力前行。

  再者,用角色形象作为勾连现实的介质,去消解极端天气困扰或是生活尴尬,为个人归属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个人从某一角色身上获得了共鸣,并自愿被确诊为同类,甚至某一地域的人被全体确诊为同类。在这种瞬间的集体站队中,很多人获得了极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种叙事或许单调、乏味,但具体形象可触可感,我是“谁”,我和他们都属于“谁”,和我一样的人有很多。在这样的话语体系里,可以摆脱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以及没人支持的无力感。依赖这种统一格式的表达,“认出”对方,才获得了“抱团取暖”式的治愈力量。

  由此可见,弱化“确诊”本义,其实是为了强化群体认同。因为生活不易,所以自娱自乐。做不到把生活过成诗,就把生活过成段子,适可而止就好。

 

 

 

 

 

 

 

 

网址:http://views.ce.cn/view/ent/202307/11/t20230711_38626110.shtml

인쇄하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