제목   |  人生,要远离这两种精神上的“绑架” 작성일   |  2021-08-24 조회수   |  1671

人生,要远离这3种精神上的“绑架”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几乎每个人都是在负重前行。

所以,人与人彼此相处,互相尊重,亲疏随缘,这才是最大的尊重。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有自己的主见。

小人在人际交往中,喜欢故意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大搞各种精神上的拉拢与绑架,但实际上是貌合神离,各怀二心。

人生,我们要尽早远离以下3种精神上的“绑架”,远离那些虚情假意的小人。

1 道德绑架

这些年,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与传播,道德绑架一词经常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被人们所熟知。

比如说,那个地方发生了自然灾害,就有人在网上评论“某某明星赚了那么多钱,只捐款那么点,真是为富不仁”。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道德绑架,毕竟每个人都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捐款多少是明星们的自由。

对于生活中那些喜欢站着说话不腰疼,爱搞道德绑架,动不动就劝你吃亏是福的人,我们要尽早远离,免得被他们精神洗脑。

看过这么一个真实故事:母亲年轻时候狠心抛夫弃子,晚年无依无靠,又跑回来认亲。

儿子非常气愤,认为母亲没有养育自己,还给自己心灵留下了巨大创伤,死活不肯认眼前的亲生母亲。

一旁吃瓜的群众围上了,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劝告儿子说:不管她做了什么,她也是你妈,他老了,你也得管他。

儿子说:跟你们都有关系吗?她当初跟老头走的时候,把我和我爸抛弃,你们知道吗?

母亲一边哭泣一边口里喊着儿子,还说:老头死了,他儿女又不管我,我没有地方去,就来找你。儿子一脸苦笑地说道:你当你享福的时候,你把我们都忘了。当年你离开我们的那一刻,咱俩就没有任何关系。不管儿子怎么解释,周围吃瓜的群众都觉得儿子做得不对,说儿子不孝顺。

这就是属于典型的道德绑架!

还是那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

有时候,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喜欢搞道德绑架,还自以为是善良,比恶还要恶!

每个人都是平等自由的,不存在谁一定要帮助谁,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那些爱搞道德绑架的人,要么是狡猾虚伪至极,要么是愚昧至极,我们要想免受其害,就请尽早远离!

2 恩情绑架

古人云:施恩图报非君子。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帮助过他人后,就特别喜欢邀功,索要回报,这就是属于典型的“恩情绑架”。

比如说,朋友帮你搬过一次家,没过多久他就找你借钱,而且你还不好意思不借,因为你欠他一个恩情在先。朋友的这种行为就是属于恩情绑架,施恩而图报。

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人,往往会主动选择远离,一次管够。而且,搞“恩情绑架”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也会让人恩将仇报。

史书上记载:刘邦在彭城之战中大败而逃,正好被项羽的部将丁公率兵追上了。

危急关头,刘邦对丁公说:“两条好汉难道要互相迫害吗?”

丁公便放走了刘邦。

后来,项羽失败了,丁公想着自己之前对刘邦有恩情,就去拜见刘邦,想着谋个一官半职。

没想到,刘邦下令将丁公带到军队中游行示众,还说:“丁公作为项羽的臣子却不忠诚,让项羽失去天下的人,就是丁公。”

最后,刘邦处死了丁公,并说:“让后世做臣子的人不要效仿丁公!”

丁公先是对人有恩,然后搞恩情绑架,最后反而丢了自己小命,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老子《道德经》告诉大家正确的处世之道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菜根谭》中也说: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所以说,我们在帮助他人后,最好将恩情相忘于江湖,千万不可搞“恩情绑架”,要不然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生词】

1. 为富不仁 [ wéi fù bù rén ]:要聚敛财富便不会讲仁慈。指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

2. 愚昧无知 [ yú mèi wú zhī ]: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网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847454841851472

인쇄하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