제목   |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작성일   |  2018-10-31 조회수   |  2649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作为在广东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来到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要求做好城市的文化传承工作。深切关怀、谆谆嘱托、殷殷期望,指引着城市发展的文明之路。

 

      有人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这句话或许只说对了一半。城市并非是没有生命的容器,而是洋溢着生命力的有机体。城市的生命,正来自于文化的传承。我们一说到“水巷小桥多”,往往能想到苏州的园林;一提及“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往往会想到石头城南京;而“万里山峦舞巨龙”,也让世人领略到了北京的沉雄大气。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但这种独特性不是凭空出现的,正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品格。可以说,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生命所在,那建筑就是生命的“纹理”,是一座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原因在于,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隐藏在街角的名人故居,延续百年的古朴建筑,见证历史的老街古巷,不仅为城市营造着浓郁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更滋养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生命。就拿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来说,因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历史佳话,不仅给后人以心灵启迪,更在无形中塑造着参观者谦让的品格。可以说,历史建筑的传承,并非只是丰富城市风貌那么简单,还关乎着百姓的精神世界。

 

      然而,一些城市因为片面追求发展,重物质遗产、轻非物质遗产,重经济价值、轻精神价值,忽视文化的传承,不注重保护历史建筑,以至于出现大拆大建、拆旧建新、过度开发等问题。大同小异的“钢筋水泥森林”,千城一面的城市格局,不仅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更让城市的精神气质荡然无存。一位学者便曾感慨,“推开窗子一望,几乎所有城市都是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如此,“记住乡愁”“诗意的栖居”谈何而言?

 

      有人或许会以为,保护“花钱”不“挣钱”,产生不了经济效益,要保护就难言发展。事实上,保护与发展,从来都不矛盾。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恰恰能成为发展的契机。湖南的凤凰古城,北京的南锣鼓巷,山西的平遥……正是因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古老的建筑,迸发出了无限活力。某种意义上,保护历史建筑,传承文化记忆,不仅装扮了人居环境,产生社会效益,更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经济效益。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下一番“绣花”功夫,我们才能让城市舒展其生命,让文脉得以传承,让百姓有更多的精神滋养。

 

 

 

 

【生词】

1. 规划 [ guī huà ] : 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

2. 建设 [ jiàn shè ] : 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

3. 注重 [ zhù zhòng ] : 重视

4. 考察 [ kǎo chá ] : 实地观察调查

5. 修缮 [ xiū shàn ] : 维护(建筑物)

6. 容器 [ róng qì ] : 盛物品的器具,如盒子、箩筐、搪瓷盆、玻璃杯等

7. 传承 [ chuán chéng ] : 传授和继承

8. 独特 [ dú tè ] : 独有的;与一般不 同的

9. 积淀 [ jī diàn ] : A. 长期积累沉淀(多指某种思想、文化、经验等):多年~的艺术功底。

         B. 积累沉淀形成的思想、文化、经验等

10. 风貌 [ fēng mào ] : 风格和面貌

11. 矛盾 [ máo dùn ] : 矛和盾是古代两种作用不同的武器。古代故事传说,有一个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没法回答了(见于《韩非子·难一》)。后来“矛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

 

 

 

网址: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8/1030/c1003-30372006.html

인쇄하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