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p3 파일 참고 : "LINK" 링크 클릭해주시면 mp3 포함되어 있습니다 :)
央广网北京7月1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7月15日5时34分,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约10分钟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中,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装载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天舟九号任务中,火箭飞船如何做到“一约既定,星河无阻”?

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点火起飞(王小月 摄)
天宫迎来最强货运飞船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拔地而起,长长的尾焰瞬间划破长空。很快,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随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郭忠来宣布:本次任务圆满成功!
本次发射各系统配合默契,火箭飞船表现出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邵业涛评价:“本次发射我们准时点火,飞行过程中,发动机点火、关机,各项分离,整个飞行过程圆满,入轨精度高,达到十环的精度。”

转运时的长征七号、天舟九号船箭组合体(王小月 摄)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长53.1米,整流罩直径4.2米,起飞重量约597吨,起飞推力727吨,本次任务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本次发射是长七火箭的第10次发射,是长七系列火箭的第20次发射。长七火箭采用新三垂的测发模式,具备零窗口发射能力,采用起飞时间修正加迭代制导技术,最大可推迟120秒点火,保证火箭入轨精度。“具备低温推进剂不卸除推迟24小时的发射能力,火箭可在中雨条件发射。经多发验证,其对海南高温高湿高盐雾的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邵业涛介绍。
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船和载人火箭是打一备一,现在货运飞船也是如此。按照载人航天工程可靠运行的要求,长七火箭已准备一发备用箭,在天津总装厂房停放,随时待命,保证空间站任务正常运行,充分体现了载人航天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具备故障情况下三个月之内再次组织一发任务发射的能力。在我们发射遥十火箭时,遥十一火箭已经在天津总装厂房准备就绪,可以根据需要,运到海南进行测试,三个月内保证再次发射,满足空间站运行的要求。空间站的能源、燃料等,有三个月的储备。”邵业涛说。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天舟货运飞船,肩负着为空间站运送货物和补给推进剂,保障空间站在轨稳定运行的既定使命。其中,天舟九号为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上行的航天员生活物资、锻炼装置和医监用品等,将全面保障航天员在轨生活;上行的航天员出舱保障物资、平台工具和维修备件等,将确保航天员出舱活动顺利开展;生命医学、材料学等设备设施和实验样品,将支撑在轨科学实验持续推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李智勇告诉记者,本次发射再创了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量的新高,约6.5吨,比以往多百余公斤。其中包括航天员系统乘员物资,空间站平台物资以及空间应用系统、医学实验领域、航天科技试验领域实验样品和设施设备。同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持续优化流程,提高物资运输的应急保障能力,首次具备了三个月应急发射的能力,并且本次仍然使用了三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方案,使三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实现常态化。
此外,天舟九号上还搭载了两项试验载荷。
李智勇介绍:“一个是光学频率梳太空高精度测距技术验证载荷,一个是新型绿色离子液体空间推进技术实验载荷。我们将持续开展新型的空间技术在轨试验,提高任务的综合效益,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空间技术发展作出重要支撑。”
天舟九号的货包中,包括航天员衣食住行和日常工作所用的材料工具等。在食品方面,本次任务中,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进一步丰富了航天食品的种类,使航天食品在轨的总数从170余种增加到190余种。飞行食谱周期由7天延长到10天,提升了食品的口感,进一步满足了航天员在轨饮食需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让航天员在空间站能一解“乡愁”、感受“舌尖上的中国”。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轨力量锻炼主要由抗阻力锻炼装置和拉力器组成,对抗重力肌群起到了很好的防护锻炼效果。在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针对长期驻留对肌肉萎缩防护水平和效能的需求,采用系统综合防护的理念进行整体防护,随天舟九号上行了专门针对核心肌群的锻炼装置。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许志介绍,核心肌群是人体的动力链中心,是上下肢衔接的纽带和运动发力的起点,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源”,它的稳定强健影响着身体运动的整体性和能力的表达效率。在太空中,核心肌群对维持工作及运动能力,着陆返回后恢复等有重要作用。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可开展恒定阻力的核心肌肉与上肢锻炼,能够有效预防椎旁肌等深层肌群萎缩,提高返回后对重力环境的再适应能力。核心肌肉锻炼装置与之前的抗阻力锻炼装置在轨组合使用,可以实现对航天员全身各主要肌群更精准的防护,锻炼更加灵活便捷,进一步提高了航天员肌肉萎缩防护的全面性、有效性及智能化水平。
许志表示:“随着空间站任务的逐渐深入,后续我们将面临长期飞行。长期在轨飞行会对航天员的身体产生一定影响,比如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等。为此,我们已经在空间站配置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微重力抗阻锻炼等装备,通过这些失重防护锻炼手段,对抗在轨飞行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面向后续长期飞行,我们研制了核心肌肉锻炼装置。”
从具体的科学实验来说,本次任务包括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实验共23项,研究研制单位包括10个研究所和11所大学。其中3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需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样品制备和临射安装,包含骨骼肌前体细胞、肝细胞、脑类器官芯片等实验样品。
“天上一天,地下一年”,听起来是神话,但在太空中,很多问题会被放大,人身体上的问题也是如此。这次要开展的相关生命科学实验对维护航天员长期在轨健康和在地面进行相关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系统宫永生说:“通过以上三个项目,分别主要研究空间微重力环境对人脑内器官结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骨骼肌前体细胞迁移行为、核酸脂质纳米药物在细胞内转运规律和机制,进一步深化人类对生物体生理病理的认知,为人类健康保障提供基础支持。”
在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领域,重点围绕多相流与相变传热及应用研究、软物质与复杂流体研究、流体动力学及其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相关科学实验,揭示重力作用机制,发展相关理论和模型,为推动空间流体管理、特殊功能软物质等相关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宫永生说:“我们利用梦天舱燃烧科学实验柜,重点围绕近可燃极限和基础燃烧等方面,开展微重力近极限火焰模拟强湍流火焰分区行为研究等科学实验,为发展燃烧基础理论和深入理解动力系统及相关领域燃烧的重要机理提供支持。”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第4次货运补给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6次发射任务。
3小时万里穿针!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任务“最优解”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7月15日8时5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如何与空间站实现“太空穿针”级的精准对接?此次交会对接任务,还有哪些特点和难点?
从400米到19米,从发射入轨到最终对接机构锁紧,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入轨约3小时之后,于7月15日8时5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
飞船进入太空后如何与空间站见面,怎样实现“太空穿针”级的精准对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王伟臣告诉记者:“本次交会对接任务,由航天五院抓总研制的交会对接系统,全程自主控制完成,采用3小时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货运飞船通过预设的关键位置停泊点,精准规划对接路径,实现从入轨到锁紧的全程智能化操作,同时依托相控中继终端,实施构建天地通信链路,确保指令毫秒级传输,最终实现与空间站核心舱的‘太空穿针’级的精准对接。”
空间站开始建设以来,使用过2小时、3小时和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方案。此次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保持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的模式,有哪些重要意义?王伟臣表示,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相较传统的6.5小时方案,提速50%以上,兼顾任务的时效性与系统的容错性,降低了对测控精度的要求,对飞控实施过程各环节的不确定性适应性更强,成为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最优方案。
王伟臣说:“3小时方案是经过比较后最终选择的方案。6.5小时方案和2.5小时方案都非常快,但是我们选择了折中的方案。我们对于推进剂的消耗、整个飞控的实施以及各大系统的要求进行了综合权衡,3小时方案的效率、可靠性、安全性都是最优的。”
王伟臣表示,3小时的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我国36次交会对接100%成功率,快速对接技术国际领先,彰显航天五院履行‘航天强国使命’的核心能力。天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接续着我国空间站建设与运营的新篇章,也标志着我国在空间交会对接领域已经形成一整套自主可控、程序可靠的技术体系。”
本次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空间站交会对接,都有哪些难点,如何解决?王伟臣透露,第一个难点是,此次任务是首次在新轨道高度实施交会对接,动力学环境变化容易引发控制偏差。
王伟臣告诉记者,从表现看,此次交会对接任务,轨道对接高度比此前高几公里,但是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对于飞控实施、测控的安排,以及交会对接的精度都有影响。针对这个难点,他们进行了3000余次的全工况仿真,优化自适应轨道算法,确保全相位精准适应。
此外,此次任务是在特定太阳高度角进行的一次交会对接,特定太阳高度角会导致强光干扰,威胁光学敏感器测量的稳定性。
王伟臣说:“我们采用了‘多源融合导航技术’,结合惯性与视觉数据,实时校准轨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冯永表示,通过软件的优化以及交会对接策略的优化,后续天舟货运飞船的发射窗口将进一步开放。“交会对接窗口的约束主要来自能源约束和光线入射角约束。我们通过软件的优化,以及交会对接策略的优化,进一步放开了光线入射角以及能源的约束,使得发射窗口的约束更小、选择更便捷。”
据了解,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https://china.cnr.cn/gdgg/20250715/t20250715_5272641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