제목   |  [04/15] 从一双“筷子”看耶伦访华 작성일   |  2024-04-11 조회수   |  29678

[간체자]

 

从一双“筷子”看耶伦访华

 

中新网4月10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李金磊)作为今年首位访华的美内阁成员,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的6天访华行程,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细品。

  耶伦一行在北京一家川菜馆就餐时,餐馆提前为他们准备了刀叉,但他们全部使用了筷子,筷子用得还很熟练。耶伦来广州吃第一顿饭时,也被媒体捕捉到“筷子用得不错”的细节。

  小小的一双筷子,却隐含着中美的相处之道。

  两根筷子只有互相配合,才能顺利获取美味的食物。如果把中美两国各自视为一根筷子,那么两者只有相互合作,才能互相成就,品尝到更多“盛宴”,实现互利共赢,而孤立和“脱钩”只能两败俱伤。

  “筷子用得不错”的耶伦,应该也明白这一道理。在访华行程中,耶伦多次表态: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

 

4月8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北京表示,美中两国经济关系紧密,健康的经济关系将为两国带来显著益处,稳定的双边经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期望。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重申一个表态

  4月5日,耶伦在广州对美国商界人士说,拜登和她都坚决反对美国应与中国“脱钩”的观点,完全的经济分离既不切实际,也不可取。

  4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耶伦表示,美方赞赏美中经济对话合作取得的进展,不寻求同中方“脱钩”。

  4月8日,耶伦在美国驻华大使官邸举办新闻发布会时再次强调,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两国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分离对双方来说都将是灾难性的。

  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总数占世界近四分之一、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五分之一,这样的两个大国,确实容不得“脱钩”。

  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美国一方面强调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但一方面打压措施却还在继续,打压TikTok、限制对华企业的境外投资、对中国先进芯片制造商实施制裁,等等。

  对于美方关于无意寻求对华脱钩的表态,中方表示欢迎,希望美方采取切实行动,停止制裁限制中国企业。

  言外之意是,美方不能老是说一套、做一套。

 

 达成两个新共识

  耶伦此次访华行程非常丰富,既与国务院总理李强,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等人见面,也会见了一些中国政界、学界人士。

  外界关心,此次访华,双方谈出了什么成果?

  关于共识成果,财政部副部长廖岷4月8日在吹风会上介绍,双方重申了11月旧金山会谈达成的“加强沟通”、“防范脱钩”、“应对共同挑战”三点共识,并达成以下新的共识成果:

  一是由两国财政部牵头,在中美经济工作组框架下就两国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议题进行交流。

  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牵头,在金融工作组框架下就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等议题持续开展交流。

  “我不想看到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或整体关系恶化。”耶伦表示,此访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新的共识,也有助于避免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减少误解和误判,而这也是世界所希望看到的。

  4月8日,耶伦在美国驻华大使官邸举办新闻发布会,多次强调美中两国发展健康经济关系的重要性。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回应一个分歧

  在华期间,耶伦又抛出了所谓“产能过剩”的言论。有媒体注意到,她在广州出席中国美国商会主办的活动讲话时,“产能过剩”一词就提了五次。

  耶伦访华前就攻击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并称这些“过剩产能打乱全球价格,损害美国企业和工人”。

  显然,中国的“新三样”让耶伦有些焦虑。对于这一分歧,中方在与耶伦的各层级会见会谈中均对此作出充分、理性的回应。

  中方认为,应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看待产能问题,应结合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情况分析产能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无助于解决产能问题。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

  中方既讲道理,又摆数据。

  事实上,就连外媒也看不下去美西方的论调。彭博社4月3日最新文章认为,相关数据分析并不支持新兴产业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的说法。

  《南华早报》指出,在对中国的攻击中,美国和欧盟将“产能过剩”定义为超过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这是极其狭隘的定义。如果各国生产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就不会有跨境贸易。

  美国一面指责中国新能源产业靠政府扶持导致了产能过剩,而另一面不断推出产业政策扶持本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通过这次对话,美国应该了解到中国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特别是在美对华企业的不公平对待上。如今中美关系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对话将有助于了解彼此情况、减少由于猜忌造成的误判。(完)

 


 

[번체자]

 

從一雙“筷子”看耶倫訪華

 

中新網4月10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李金磊)作爲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的6天訪華行程,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其中有一個細節,值得細品。

  耶倫一行在北京一家川菜館就餐時,餐館提前爲他們準備了刀叉,但他們全部使用了筷子,筷子用得還很熟練。耶倫來廣州吃第一頓飯時,也被媒體捕捉到“筷子用得不錯”的細節。

  小小的一雙筷子,卻隱含着中美的相處之道。

  兩根筷子只有互相配合,才能順利獲取美味的食物。如果把中美兩國各自視爲一根筷子,那麼兩者只有相互合作,才能互相成就,品嚐到更多“盛宴”,實現互利共贏,而孤立和“脫鉤”只能兩敗俱傷。

  “筷子用得不錯”的耶倫,應該也明白這一道理。在訪華行程中,耶倫多次表態: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

4月8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北京表示,美中兩國經濟關係緊密,健康的經濟關係將爲兩國帶來顯著益處,穩定的雙邊經濟關係是兩國的共同期望。 中新社記者 蔣啓明 攝

  重申一個表態

  4月5日,耶倫在廣州對美國商界人士說,拜登和她都堅決反對美國應與中國“脫鉤”的觀點,完全的經濟分離既不切實際,也不可取。

  4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見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耶倫表示,美方讚賞美中經濟對話合作取得的進展,不尋求同中方“脫鉤”。

  4月8日,耶倫在美國駐華大使官邸舉辦新聞發佈會時再次強調,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兩國經濟深度融合,全面分離對雙方來說都將是災難性的。

  經濟總量超過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總數佔世界近四分之一、雙邊貿易額約佔世界五分之一,這樣的兩個大國,確實容不得“脫鉤”。

  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美國一方面強調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但一方面打壓措施卻還在繼續,打壓TikTok、限制對華企業的境外投資、對中國先進芯片製造商實施制裁,等等。

  對於美方關於無意尋求對華脫鉤的表態,中方表示歡迎,希望美方採取切實行動,停止制裁限制中國企業。

  言外之意是,美方不能老是說一套、做一套。



 達成兩個新共識

  耶倫此次訪華行程非常豐富,既與國務院總理李強,中美經貿雙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峯,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等人見面,也會見了一些中國政界、學界人士。

  外界關心,此次訪華,雙方談出了什麼成果?

  關於共識成果,財政部副部長廖岷4月8日在吹風會上介紹,雙方重申了11月舊金山會談達成的“加強溝通”、“防範脫鉤”、“應對共同挑戰”三點共識,並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

  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

  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我不想看到美國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或整體關係惡化。”耶倫表示,此訪取得了顯著進展。

  這些新的共識,也有助於避免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減少誤解和誤判,而這也是世界所希望看到的。

 4月8日,耶伦在美国驻华大使官邸举办新闻发布会,多次强调美中两国发展健康经济关系的重要性。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回应一个分歧

  在华期间,耶伦又抛出了所谓“产能过剩”的言论。有媒体注意到,她在广州出席中国美国商会主办的活动讲话时,“产能过剩”一词就提了五次。

  耶伦访华前就攻击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并称这些“过剩产能打乱全球价格,损害美国企业和工人”。

  显然,中国的“新三样”让耶伦有些焦虑。对于这一分歧,中方在与耶伦的各层级会见会谈中均对此作出充分、理性的回应。

  中方认为,应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看待产能问题,应结合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情况分析产能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无助于解决产能问题。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

  中方既讲道理,又摆数据。

  事实上,就连外媒也看不下去美西方的论调。彭博社4月3日最新文章认为,相关数据分析并不支持新兴产业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的说法。

  《南华早报》指出,在对中国的攻击中,美国和欧盟将“产能过剩”定义为超过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这是极其狭隘的定义。如果各国生产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就不会有跨境贸易。

  美国一面指责中国新能源产业靠政府扶持导致了产能过剩,而另一面不断推出产业政策扶持本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通过这次对话,美国应该了解到中国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特别是在美对华企业的不公平对待上。如今中美关系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对话将有助于了解彼此情况、减少由于猜忌造成的误判。(完)

 

网址: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0195844.shtml

인쇄하기